
什么是歌唱的呼吸?
人的呼吸由兩組肌肉帶動,一組是吸氣肌肉群,包括從前胸往下主要是兩肋腰部周圍甚至后背也包括在內。而生活中咳嗽、打噴嚏則是呼氣肌肉群在工作。歌唱時是吸氣肌肉群與呼氣肌肉群合作。在歌唱時呼與吸相互配合形成對抗這個對抗就是我們常說的呼吸的支持。我們在歌唱中常用的呼吸的是胸腹式聯合呼吸和橫隔膜一一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法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內涵簡潔、明了,學生便于理解,容易操作在操作與運用腹式呼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收”小腹的方式
小腹作為腹式呼吸的原動力,在整個呼吸過程及歌唱過程起.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它的用力方式正確與否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有些學生認為“收小腹‘’就是把小腹順著橫的方向癟癟的收回去,于是本應有的支點位置不復存在,力量馬上被憋在胸口,聲音被“吊”了起來。“收小腹”的本質是小腹與橫隔膜以及后腰部產生對抗形成強有力的氣息支持。我們在“收小腹”時,要注意動作幅度和方位感。抓住小腹的用力方式感覺小腹內裝著一個拳頭一樣,原地不動地往緊抓從而找到呼吸的支點。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自然現象,找到腹式呼吸的感覺
歌唱是一種較夸張的藝術活動形式。但其技術課而言比如歌唱的呼吸和歌唱的語言它又是建立在自然的呼吸與生活中的語言基礎上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便會發現有許多現象與歌唱密切相關它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并掌握腹式呼吸。如人們在打噴嚏、咳嗽的一剎那,會發現自己在一瞬間便完成了從吸氣到抓小腹、對抗、“出聲“、恢復原狀的全過程。
我們再來做一個短促、輕聲而有節奏的連續咳嗽練習.將會發現腹部、腰部的氣息支持以及胸腔、肋間肌的配合等幾乎完全符合唱斷音時的氣息要求——短促、有力、富有彈性。通過輕聲、有節奏的連續咳嗽練習可以很快找到小腹用力的支點。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如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可以使腹肌與隔肌的耐久力、爆發力以及強化控制氣息的能力到提高從而為歌唱氣息的運用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另外諸如“嚇一大跳“、“大吃一驚“、“抽泣“都不失為腹式呼吸的“標本“,我們都可不妨一試,認真體會必有好處。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三、協調呼與吸的關系的關鍵在于歌唱時保持吸氣狀態
前面我們強調了小腹在腹式呼吸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但這些絕不是呼吸運動的全部。在整個的歌唱呼吸過程中它需要其它一些與呼吸有關的器官、肌肉的密切配合、相互協調.才能圓滿完成氣息的控制與運用。因此腹式呼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協調、解決呼與吸的關系。
歌唱的呼吸要求氣吸得深吸的自然,有如“聞花香‘’的感覺。呼氣時(即歌唱時)要求首先將氣息保持好,然后均勻而有節制地將氣息呼出。這種氣息的保持,一方面要靠腹肌的收縮來控制另一方面還要靠一保持住吸氣時的狀態來配合。所謂的保持吸氣狀態,是指氣吸進來后呼氣肌肉群開始工作時.吸氣肌肉群仍需繼續工作,不能放松。使呼吸相互形成對抗,在腰部四周產生一種歌唱所必須的壓力這樣才能使氣息通過打開的喉嚨、調節好的聲帶暢通無阻的“托”著歌聲流動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保持吸氣狀態是為了保持氣息的流動。這種“保持”狀態應有相對松動的感覺,絕不能僵化,否則“保持”便成為了“僵持”,不利于氣息的流動。腹式呼吸的運用只是一種手段只有通過與歌唱的發聲、共鳴、咬字吐字密切配合,協調一致,才能獲得動聽而自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