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注意的是不要找唱歌的狀態,我們所認為的那種歌唱狀態往往是很不自然的,當你認為是狀態正確時,恰恰是不對的,所以最可是一定多進行語言和語氣練習,就要把唱歌當說話一樣自然,這樣才能保證呼吸,共鳴的正確。
不要把聲樂學習方法化。你可以了解所有優秀的歌唱家演唱的狀態,一定是整體的協調,決不是某一部分肌肉的調整,雖然他們也曾經進行很長時間的技術訓練,但最終的演唱方法就是朦朧的一個狀態,即好像是有一定的肌肉運動,也好像是一個情緒狀態。
只要找到那種感覺,聲音就沒問題。實際上聲樂的總體狀態就是一個整體的情緒調整,所有的方法背后都有一個情緒的對應。你找到情緒了就等于學會了方法。實際的訓練效果也是這樣,對于情緒,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穩定練習的,但有一點,當你找到情緒時,演唱的方法就等于找到了,對于情感豐富、性格活躍的人來說,可以在極短的時間里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練習方法無法達到的。
聲音最好的狀態。許多女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她被驚嚇時,可以不自覺的發出很高、很有穿透性的聲音,在聲樂演唱中,靠方法練到那種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們平時產生行為的方式是要經歷:由思維判斷產生情緒再支配肢體行為這個過程的,思維貫穿整個過程。而被驚嚇時的行為過程是:由于驚嚇產生情緒支配肢體行為后產生思維,思維是在過程之后。
避免由于思維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所以我們遇到突發事件時,才可以發揮出超出平時的能力。演唱也是一樣,學習方法的過程就是思維判斷的過程,而通過情緒找聲音的過程就是情緒支配的過程。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