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閉合,若只從字面的角度上來理解,可能會讓人感到非常疑惑,有人或許會說,聲帶都已經閉合了,氣息都不能通過,怎么能發出聲音來?

其實人們對于這樣的疑惑也有一定道理。在歌唱時經常被提起的聲帶閉合并不是將聲帶完全的閉合起來,在正常呼吸時聲帶是完全被打開的,但是歌唱時的聲帶閉合并非是完全的閉合,在聲帶閉合唱歌時聲帶間是有縫隙的,當然不是完全的關閉。所以只有弄懂這個問題才能避免人們對聲帶閉合產生錯誤的認知。
聲帶閉合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形式,被動閉合是我們出生起就會的,也稱其為下意識閉合。從我們剛出生下來的第一聲啼哭便是下意識的聲帶閉合,這是因氣息的極速通過聲帶所產生的吸引力讓聲帶向中間靠攏產生的聲音。但是問題又來了,若在進行唱歌時使用的都是下意識閉合,那么好像就沒什么技巧可言了,人人都能夠通過很少的練習而成為一名專業歌唱家,對于唱高音也沒什么困難了。
其實歌唱時需要主動閉合與被動閉合相結合進行的,中聲區和低聲區多用被動閉合,而到了相對較高的高音區則必須要運用到主動的聲帶閉合。而這種主被動之間的轉換也是對于真假聲成分多少的一種把控技術。如何主動的聲帶閉合呢?
有一位意大利聲樂家為此說到,憋氣并非是聲帶的主動閉合,而是一種自然動作。這是一種對閉合概念很模糊的說法?,F在有一些聲樂培訓教師在聲樂教學時總會對學員說,當你被嚇到尖叫時的聲音,就是唱高音的那種感覺。
但是又有誰在受到驚嚇時會去刻意記住當時聲帶的狀態和感覺呢?還能再找一個人來嚇一下自己?所以這種說法是很不妥當的,若沒有聲帶閉合,則不能控制聲帶振動面積,也就沒有真假混合聲的意義了。
練習聲帶閉合也是唱高音的一條必經的路。